研究生导师优秀指导案例-数学与统计学院导师团队
2025-04-15
18

研究生导师优秀指导案例数学与统计学院导师团队

“党建铸魂、校际协同、本硕衔接”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


在高等教育持续变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各高校关注的核心议题。研究生联合培养作为一种创新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培养主体的局限,整合多方优质资源,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丰富的学习体验,逐渐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自2010年开始,学院与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联合培养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历经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成效显著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党建铸魂,夯实联合培养基础盘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党建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以书记导学,开展“书记第一课”;导师促学,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宣讲活动;学生研学,开展研究生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引导研究生学思践悟,筑牢思想根基。系统挖掘数学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和精神价值,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同频共振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质效。

二、 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1.校际协同,资源共享。针对运筹学、图论和微分方程等方向,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和平台资源,合订培养方案,合开专业课程、合享学术资源、合管毕业论文,促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评价互信,形成“四合三互”协同育人新机制,提升育人成效。

2. 双导师制,保障质量。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双导师进行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筑牢科研共同体。双导师为研究生制定系统的文献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双方导师和研究生提供交流平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体系,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本硕衔接,建立人才培养新路径

1.本硕衔接培养计划制定。针对本校数学类专业优秀本科生,学院制定了详细的本硕衔接培养计划。从大二开始,选拔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为其配备导师,提前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参与科研实践。经过两年的培养,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研究任务,提前适应研究生科研节奏。

2.联合培养宣传推广。为吸引更多优秀本科生报考本校与联合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学校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科研成果展示等活动,向本科生宣传联合培养的优势和成果。邀请联合培养研究生分享学习和科研经验,展示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个人成长经历。同时,制作精美的宣传手册和视频,介绍联合培养模式、师资力量、科研平台等,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近年来,通过宣传推广,本校学生报考的人数逐年增加,为研究生培养输送了更多优秀人才。

四、成果丰硕,彰显联合培养新优势

经过多年的实践,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0余名。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项,山东省优秀毕业生1人,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有6名研究生考取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这充分展示了联合培养模式的成效。

下一步,数学与统计学院将继续深化在研究生联合培养领域的合作,共同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整合更多优质资源,为数学领域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在加快把潍坊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