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优秀指导案例-于海瑞
一、多平台共享,整合优化资源
现代设施渔业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5月,是我校重点建设的科研机构,依托生物与海洋学院师资、实验设施及教研实践基地,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师资队伍,设有设施渔业健康养殖科研创新团队,形成了以营养代谢与品质调控、病害与免疫、设施养殖与环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为特色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已成为现代设施渔业健康养殖研究领域一支重要的教研创新力量。研究院以名特优水产设施渔业、营养与健康的研究为目标,深入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积极推进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尤其三文鱼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行业空白。
目前,学校已实现校内资源对联合培养生的共享,充分导入了学校内的创新资源,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建立了紧密合作、强化激励的资源共享新机制。这一资源共享机制不仅涵盖了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电子数据库、学术期刊等学术资源,还包括了实验室设施、科研设备、研究项目等科研资源,以及校园网络、体育设施、文化活动等校园生活资源。通过联合培养生作为纽带,我们与生源学校的导师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优势,联动业界精英,实现了学术资源和师资的共享。通过开设微课程或讲坛,进一步强化了联合培养生的应用能力。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促进不同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也加强了不同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推动了科研创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满足对设施渔业、营养与健康等专业研究生的精准培养需求,学校通过校企、校地合作搭建起了对联合培养生的平台共享网络,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生产实际的融合,以及知识探究与问题解决的实时融合,从而提升了联合培养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目前,学校拥有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平台,包括: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室、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分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银鲑鱼健康养殖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莱州湾海洋动物健康养殖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技术培训基地、潍坊市银鲑养殖设施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旨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海洋强市与现代设施渔业产学研综合创新平台,构建了学研产深度融合的现代设施渔业研发创新平台和教研实践实训基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达5000余万元,为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与项目结对,链通产学研用
学校联培项目注重找准学术研究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点,坚持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创造校企双方发展机遇,提升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环境。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为依托,以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目标,围绕企业真需求和技术真难题,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学校推进结对项目,形成行业出题、政企助题、师生解题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互促交融、良性互动,极大提升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
科研创新团队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战略部署和规划要求,围绕种质创新、鱼卵孵化、育苗、养成、营养与品质调控、病害防治与多联疫苗等动保生物制剂、陆基RAS与海洋工船陆海接力养殖模式与智能装备、尾水处理与环境保护等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尤其在银鲑鱼等高端经济鱼类饲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助力学校打造国家级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构建省级和国家级现代设施渔业产业园和产业强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助力海洋强国建设。连续获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等30余项,取得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多篇;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
三、拓宽联培渠道,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校在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基础上,新设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两个本科专业,并与中国海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天津农学院、挪威北极大学、中科院海洋所与烟台海岸带所、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等海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挪威北极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海外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探索建立人才联培机制,选拔优秀的本科学生,通过“4+2+2-3”“4+3+3-4”学制,协同实现学士
硕士
博士的人才培养。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为学校培养后备的高层次人才。现已培养硕士17名、博士2名,博士后5名。
结合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团队积极探索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科研反哺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指导的学生先后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篇,授权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9件。辅导研究生参加互联网+大赛、国创项目创新创业实践,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技能,其中与广西民族大学联培的研究生徐粒潇参加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渔益多-冷水鱼用混合发酵饲料”获得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金奖,参赛的“壮罗助桂乡——全国壮罗1号罗非鱼养殖体系首创者”项目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赛金奖。